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前沿 > 正文

深刻理解邓小平助力中国梦

发布日期:2013-06-06 作者: 来源: 点击:

高成义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在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条件下,有少部分人把发生两极分化问题根源,主要责任推给邓小平;甚至极少数人依据邓小平早年在参与党和国家具体问题决策时,曾经反对凡事都要讲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就认为邓小平是不反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代表,进而作为新时期放松甚至放弃与资产阶级思想斗争的依据。

其实,这是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缺乏深刻理解,也是误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深刻理解邓小平对待资产阶级思想的根本态度,有利于更好地立足于党情、世情、国情、社情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推动实现中国梦。无容置疑,邓小平早年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处理具体问题发表意见时,确实提出过不涉及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等类似的观点。例如:1981年,针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发表意见时,就明确提出:“‘文化大革命’原因中提不提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决议中不涉及没有坏处。①”对于总设计师这类重要观点,现在很有必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认识,来理解,来对待。这类观点,现在如果不放到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中来认识,来消化,有的确实不大好理解,也容易使人据此对邓小平产生一些误解。甚至容易使一些在职领导干部,面对社会呈现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群众意见比较大的社会现象,究竟如何认识和对待的问题,要么感到思想比较困惑,解决问题信心不足。要么干脆断章取义,把邓小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策略办法,误认为是不反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证据;进而作为自己精神懈怠、消极腐败,在反对小资产阶级思想上无所作为的依据。很有必要加以正本清源。还以上述观点为例,笔者认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当时之所以提出分析“文化大革命”原因时,不涉及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意见,主要出于三点重要考虑。

第一,为了解放思想,调动人们推动改革开放积极性。1981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还不久,“文化大革命”对于人们思想影响还相当深刻,相当严重。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如果在起草《决议》分析“文化大革命”原因时,不明确做出“不提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指示,而把“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作为“文化大革命”一个原因,写进《决议》,那么在人们思想上就会留下一个阴影。将不利于人们真正从根本上放下包袱,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投身到改革开放实践中来;不利于全面深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人们在实践中难免会缩手缩脚。

第二,为了抓当时的主要矛盾,放手发展经济。1981年,邓小平提出这个意见时,正值我们国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如果在《决议》中分析“文化大革命”原因时,明确提出有“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这一条,那么将不利于把人们精力引导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了凸显当时发展经济这个主要矛盾,做出“决议中不涉及没有坏处”的重要结论,是一种战略考量。实践证明,这个意见富有远见卓识。

第三,如何对待小资产阶级思想问题,明确提出了自己看法。邓小平在《意见》中提出“‘文化大革命’原因中提不提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决议中不涉及没有坏处”这个重要意见之后,紧接着就十分敏锐而明确地补充指出:“如果有必要反对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将来搞其他文件再说,来得及。这里不涉及这个问题。”这个补充意见至少表达三层重要含义:(一)不是不反对小资产阶级思想,仅仅是“这里不涉及这个问题”。(二)“来得及”三个字,细腻清晰地警示人们,对小资产阶级思想要提高警惕,保持敏感性,掌握主动权。(三)严肃提出“如果有必要反对”,则“将来搞其他文件”;清晰表达了抑制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要依据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鲜明态度。

全面地看,可以发现,邓小平对待资产阶级思想影响问题,态度十分清晰;重视依据不同时间、地点、条件采取不同策略。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同时特别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②”可见,邓小平对于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保持着高度警觉。1992年,进一步明确强调:“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③”可以说,这次南巡讲话是邓小平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课题,终生探索的郑重总结。由此可见,邓小平直到最后对于“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态度是坚定的,对于资产阶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认识十分清晰。而且,特别重视依据不同阶段不同情况变化,有针对性采取不同的策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理解而不误解邓小平,需要着重理解邓小平对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有关论断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含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对于资产阶级所持的根本态度。这才能确保我们在复杂社会形势下,振作精神,明辨是非,保持清醒头脑,深刻及时、科学有效地认识和破解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如贫富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现象、干部脱离群众等突出现实问题。这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健康发展,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对起草的意见》,第310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第11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第3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