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思量未来:有内涵的思政课” 系列教学观摩暨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发布日期:2022-05-16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于近期举办了“思量未来:有内涵的思政课”系列教学观摩活动,并在课后举行了教学经验交流会。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于5月10日上午9:50—10:35在环宇楼B504举行首场观摩课。李林森老师引经据典讲授“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及其规范”专题。

“这个男生,假如你需要给你后两排的同学递课本,你会把它传给你后坐的女同学吗?答案是肯定的,对吧,没有人会反对,女同学也不会拒绝。但现在如此平常的一件小事,在古代是不允许的,为什么?古时讲‘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古礼规定男女之间不能亲手递接东西,直接接触、言谈,是礼制规定,有所谓‘食不连器、坐不连席’之语。但现在我们课堂上,男同学、女同学并排而坐。这说明什么?说明礼制、道德规范等是随着时代、历史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传统道德规范,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李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生动的案例,富有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思考道德教育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标准是如何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与其他社会制度道德的区别是什么以及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社会主义道德,个人道德体系的建立是经过他律阶段和自律阶段而形成等重要问题。李老师展示了一个有内涵的课堂,他循循善诱、不断设问,用思考启发学生,用逻辑征服学生,把思政课的内在美带给学生,引发了学生长时间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于5月11日上午8:00—8:45在环宇楼C402举行第二场观摩课。邓泽球老师激情澎湃讲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专题。

课堂开始,邓老师首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代表新生、追求进步是青年一代最宝贵的特质和应该有的模样,这很好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中发展的观点。接着,邓老师把目光转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专题,深入浅出,满怀热情,有条理有逻辑地娓娓道来。他为学生摆出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争论,明确了马克思回应“什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素”这一问题的根本立场。讲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模式与相互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的方式、作为生产力渗透性要素的科学技术、社会的主体人民等在方方面面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后,结合“共同富裕”总结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性和重要性。邓老师营造了一个有温度的课堂,他用言行感染学生,用历史启发学生,把思政课程的乐趣带给学生,博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阵阵掌声。

两场教学观摩课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于5月13日上午10:00在图书馆1116举行思政课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交流会,参加观摩课的老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交流会。会议由副院长隋金波主持。

交流会上,观摩课主讲教师再次就教学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细节内容的补充,青年教师进行了学习感悟的分享。“李老师的教学在教授课程内容的同时,引经据典,穿插许多中国传统经典文本,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新颖,非常值得我学习。听完李老师的课,有许多收获,在学习后也会尝试应用于自己课堂教学”。青年教师谢婉莹如是说。“主讲教师的授课有自己的切入点,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自己的授课风格,在未来教学中会向他们学习,不断努力,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青年教师聂庆艳这样说道。

隋金波总结了本次教学观摩暨教学经验交流会的意义。他指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所在,大家要集思广益、开动脑筋,踏实认真把思政课备好,千方百计把思政课讲好,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老师们要“学以致用”,能够将学到的教学经验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做到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讲出思政课的深刻内涵,讲出思政课的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