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之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研讨会于5月24日至25日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经教育部思政司批准,由我校和《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省内外82所高校的160余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齐聚杭州,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问题。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与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为大会作主旨报告,分别从全国、省级层面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对策。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主编陈曦教授主持了第一天的会议。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表示,实践育人是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实践育人是对认识规律的客观遵循,也是对青年学生成长规律的遵循;实践育人是我们要坚持下去并一以贯之的,要从学术研究、理论探讨、实践创新上不断完善。他还结合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就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谈了体会和要求,指出: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就要理解和把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
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于意识形态的工作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在思想教育,思想教育的关键在高校。报告中,他分析了国际形势和网上的意识形态斗争,谈了对思政课、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目的的理解,指出:思政课的学习除了学知识、学方法外,更要学眼界、学境界。他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大量努力。他指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并对我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双十”举措进行了介绍。
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研讨会在中国计量学院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此次研讨会在浙江召开,对全省高校进一步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进一步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党委书记胡建成在大会致辞。胡建成代表学校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出席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代表表示了诚挚的欢迎。他指出,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径。我校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他表示,我校将以承办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提升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以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来自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大学等16所高校的代表先后发言作经验交流,既有深刻的理论思考,更有扎实的实践探索,富含学术性和实用性,为与会者带来了多样的视角。其中,校党委副书记陶伟华就我校构建“三层七类”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工作思路、方法与过程、成效与经验向大会作了介绍。
与会专家学者还分成四组,围绕高校实践育人的概念、形式、机理与方法、理论基础与历史经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概念、形式、方法与组织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式方法与组织管理,高校实践育人诸形式的协同配合,如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节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彭庆红作了总结发言。他从实践育人的理论、历史、方法、模式、典型案例、整合等七个方面,对此次会议的内容和收获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提出了下一步重点研究的方向。在工作管理方面,他提出了建立实践育人的联盟问题,希望通过搭建集信息、学术、社会展示与转化、培训和能力提升于一体的公共平台,形成工作合力。
校党委副书记陶伟华主持了第二天的会议,他指出,本次会议历时虽短,但呈现出“深、高、广、丰”四个特点,即:意义深、规格高、来源广、内容丰。他表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期待着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仁今后能常来常往,共商思政教育实践育人之策。期待着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实践育人格局中成为最重要的环节。
据悉,今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的第三十年,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去年开始,教育部思政司指导全国高校和师范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本次会议的召开也是系列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的负责人和一线思政教师、辅导员参加了会议。